
草坪虫害用什么药

草坪的病虫害有哪些?如何分辨!如何治理?
1.褐斑病:是草坪上最为广泛的病害,是早熟禾最重要的病害之一,常造成大面积草坪枯死。(1)特征:被侵染的叶片首先出现水浸状,颜色变暗、变深,最终干枯、萎蔫,呈浅褐色。在暖湿条件下,枯草斑有暗绿色至灰褐色的浸润性边缘,系由萎蔫的新病株组成,称为“烟状圈”,在清晨有露水时或高温条件下,这种现象比较明显。
留茬较高的草坪则出现圆形枯草斑,无“烟状圈”症状。在干燥条件下,枯草斑直径可达30厘米,枯草斑中央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得快,结果其中央呈绿色,边缘为黄褐色环带。草坪草染上该病,草死后会被藻类所代替,使地面形成蓝色硬皮。(2)诱发因素:主要是由于高温条件下过量施用氮肥、环境不通风、枯草层过厚等因素所诱发的。
(3)管理措施:平衡施肥,增施磷、钾肥,避免偏施氮肥,防止大水漫灌或积水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清除枯草层和病残体,减少菌源。使用世高、代森锰锌、甲基托布津、多菌灵、井冈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,预防浓度一般为800倍,治疗时可用300至500 倍液。
2.腐霉病(1)特征:高温高湿条件下,腐霉菌侵染草坪草会导致根部、根茎部和茎、叶变褐并腐烂。草坪上突然出现直径2至5厘米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。修剪较低的草坪上枯草斑最初很小,但迅速扩大。剪草较高的草坪枯草斑较低,受害植株腐烂、倒伏,紧贴地面枯死,枯死秃斑呈10至15厘米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。
枯草斑内病株叶片暗褐色水浸状腐烂,干燥后病叶皱缩,色泽变浅,高温时有成团的绵毛状菌丝体生成。多数相邻的枯草斑可汇合,形成较大的不规则的死草区,这类死草区往往分布在草坪最低湿的区段。(2)诱发因素:高温高湿条件下,白天最高温30℃以上,夜间最低20℃以上,相对湿度高于90%,且持续14小时以上。
低凹积水,土壤贫瘠,有机质含量低,通气差,缺磷,氮肥施用过量。主要危害期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高温高湿季节。(3)防治方法:改善立地条件,避免雨后积水。合理灌水,减少灌水次数,控制灌水量,减少根层(10至15厘米)土壤含水量,降低草坪小气候相对湿度。
及时清除枯草层,高温季节有露水时不剪草,以避免病菌传播。平衡施肥,合理修剪,高温季节不要过多过频剪草,留茬不宜过低,一般5至6厘米。(4)药物控制:世高、百菌清、代森锰锌、恶霉灵等。
草地贪夜蛾危害入侵镇巴,系世界“十大”植物害虫,可危害80多种农作物,该县目前已部署监测全力防控。你怎么看?
3月5日,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,今年草地贪夜蛾预计呈重发生态势。草地贪夜蛾源发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2019年首次入侵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,已成为重大迁飞性害虫。南宁市植保站副站长黄树生称,因今年冬季暖、农作物抽芽早,草地贪夜蛾虫害时期比去年提前。但其存活周期短,“杀伤力”不如非洲蝗虫。 视频加载中...
提到草地贪夜蛾,很多人都是一脸懵,因为这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一个名词。在这之前,我们农业种植中还没有发现过它的影子,我们没有跟它打过交道。不过,现在,它来势汹汹,据最新情况显示,草地贪夜蛾已侵入我国18省区,主要危害玉米、水稻、高粱、谷子等,危害如此巨大的害虫,国内暂时还没有登记可以防治的农药。
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外来入侵的害虫,又称秋黏虫,原产地在美洲。今年1月以来,从东南亚迁飞入侵我国,给各地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。2017年世界十大植物害虫“黑名单”里面就有它的名字,也是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。它有一个外号“行军虫”,一晚上随气流可迁飞100到500千米,最远可迁飞1500千米;它的繁殖能力很强,正常情况下,一只雌蛾的产卵量可达到将近两千粒,在十几度到三十几度的温度范围内都可以生存。总结一下,可以说它有三大超级特性——能吃、能生、能飞,由于它是外来物种,在我国还没有天敌,并且抗药性极强,决定了对它的防治难度系数相当大。
所以,各地方的农户一定要注意田间观察,它的幼虫头部是倒v字型,同时要注意当地农技中心的预警信号,一经发现,及时防治。建议抓住低龄幼虫的最佳时期进行防控。在清晨或者傍晚,对玉米心叶、雄穗和雌穗等整株都进行喷施。用药可以选择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筛选出来的以下药剂:甲维盐、氯虫苯甲酰胺、乙基多杀菌素、啶虫脒。另外在卵孵化初期可以选择白僵菌、绿僵菌、苏云金杆菌以及多杀菌素、苦参碱、印楝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。如果是初期出现,也可以人工捕捉控制数量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ooptakes-1.com/post/11575.html发布于 03-04